当侗族大歌的空灵旋律穿透大阪世博园中国馆的穹顶,当苗族银饰的叮当声与日本观众的惊叹交织成曲,2025年大阪世博会中国馆“贵州活动周”以一场跨越山海的文化对话,向世界递出“多彩贵州”的崭新名片。这场为期三天的文化盛宴,不仅是中国西南山地省份首次以政府组团形式亮相境外综合类世博会,更以“非遗活化+科技赋能”的双重叙事,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议题注入东方智慧。
非遗技艺活态传承,千年文脉触手可及
在中国馆一楼的绿水青山投影区,台江县银饰锻制传承人潘海学正用祖传的“錾花”工艺,将0.3毫米的银丝编织成蝴蝶翅膀上的脉络。这项需要30年功力的绝技,引得日本传统金属工艺大师驻足交流。不远处,丹寨蜡染传承人宁曼丽以蓝靛染就的“百鸟朝凤”图卷,与日本友人分享草木染技艺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数据显示,活动周期间,贵州非遗传承人累计完成银饰锻制、锡绣制作等现场演示47场,吸引超过3000人次驻足互动,玉屏箫笛、大方漆器等静态展品日均接待咨询量突破200组。
展开剩余58%民族服饰破圈传播,“村T”舞台惊艳世界
6月4日,贵州“村T”农民模特队身着水族马尾绣盛装亮相世博舞台,绣娘吴水英边刺绣边走秀的场景,让日本《读卖新闻》记者感叹“这是会呼吸的T台”。这支由榕江村超啦啦队转型而来的民间团体,将侗族亮布、苗族百鸟衣等23套传统服饰与现代剪裁融合,在世博会首日即创下中国馆单日观众流量峰值。更令人瞩目的是,活动周期间发放的1000份“村T”数字藏品,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跨国界文化确权,日本收藏家山本太郎以3.2万日元竞得首编号藏品。
经贸文旅双向奔赴,绿色发展共谋未来
在经贸文旅推介会上,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与日本丰田自动织机签署协议,计划将无人驾驶小巴Robo-Bus引入关西国际机场至神户港的旅游专线。这款搭载贵州大数据技术的“移动客厅”,其车身蜡染图案正是由宁曼丽团队设计。数据显示,活动周促成黔日企业签约金额达8.7亿日元,涉及新能源、生态农业等7个领域。日本旅行商协会会长田中一郎现场宣布,将贵州列入2026年度“未被发现的宝藏”旅行线路,西江千户苗寨、中国天眼FAST等景点成为重点推广对象。
当贵州“村超”啦啦队用苗语唱响《友谊地久天长》,当日本观众跟着侗族歌师学唱“哆耶”圆圈舞,这场跨越1800公里的文化对话,正以世博会为支点,撬动着更深层次的文明互鉴。正如中国贸促会展览管理部部长邬胜荣所言:“贵州用最质朴的民族文化,讲述着最前沿的可持续发展故事,这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注脚。”
发布于:河北省启远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